★ 您现在的位置:奇石博物馆 -- 古石集萃
张大千以石伴居
来源:    发表日期: 2009/4/1    阅读次数: 5293


    张大千先生(已故 现代艺术大师,1899—1983),名爰,字季爰,别号大千居士。四川内江人,享年八十有五。 —生多所历练,绘画书法出类拔萃,自成一家。他早年赴日学习染织,少年求学返家途中被捉入贼窝,以弱冠之龄尝入寺为僧,前后皆百日之久。而不畏艰辛远赴鸣沙,临摹敦煌壁画,受益良多。富于笈藏,更为世人所熟知。游迹四方,阅闻丰富,趣事轶闻流传多不胜数,美谈佳话篇篇精彩。从四川“梅村”起,客居海外巴西的“八德园”,美国的“可以居”、“环荜庵”,到归宿于台湾的“摩耶精舍”,对居住环境处处考究,而且经营得极富 园林之美。

左图为:泼墨仙人,台湾花莲云龙石,8 x 150 x 22 cm,台北张大千纪念馆藏,石头表山呈咖啡色,肌理则为淡黄褐色。初看整个造型并无明显特征,但画家却联想起宋代画家梁楷的那幅脍炙人口的《泼墨仙人图》。那仙人小低着头,耸着肩,挺着胸,袒着腹,一副醉然而归的模样。

一生行谊及光环由内江到外双溪悠然而止。目前两地,一为出生,一为长眠,皆有“张大干纪念馆”陈列文物,均值得一—瞻仰。先生禀赋过人,才不世出,画学融会前贤精微,又不为所拘,自开泼墨一宗,诚如徐悲鸿所言:“五百年来—大千”。在与毕加索会谈时, 绘画艺术早为国际所推崇。

台北之纪念馆是大师生前立下遗嘱,将“摩耶精舍”捐出,由台北故宫博物院管理,摆设一切依旧,目前开放供凭吊参观一楼部分居室。锐意经营之庭园布局,有静态的花木盆景,有可登上之“翼然”、“分寒”两座茅亭,吟风观景,正如先生所说:“凡我眼见,皆我所有”,这是何等豁达的襟怀。后院梅园有亲书“梅丘”两字于其上的巨石,是由美国加州海岸远道运来,放置时曾询问其长子保罗,可知此石用意,其子不待言明已知父心。此石下端方正,上端仰向远天,45度冲向,前端尖形,似有将英魂归回四川之含义。在“翼然”亭有一副对联,是其81岁时所书:“独自成千古;悠然寄一丘。”充分表现其去来洒脱之豪迈。他对赏石艺术,力行而不著文,后人仅见其石。在庭园置有忠狗石,及户外石数方,锦鲤池上亦有奇石依势而立。室内居室、画室、会客室,分别置放远从巴西,美国、日本运回之奇石。唯盆景奇石在移居时,均不忍割舍,不论所费不赀,仍要相伴相依,爱石成癖可见一斑。大千藏石,以山势石居多,大小会客室、画室均有陈列,想来长期赏石对大千观石入画产生意象、意境、意趣,极有助益。

正如台北故宫博物院简介“张大千纪念馆”所称:奇石搜集之丰,可谓“富甲天下”,在台湾赏石界皆知。只要大师所爱,常出手大方,其中仍以台湾花莲所出之石最得喜爱。传闻大师曾交代秘书,唯有携奇石甚佳者,可不安排径入门求见。曾有新竹石友携一石,蒙大师一观后,询来客要求,言只求一幅小画,大师从其所愿。告谢正欲步出大门,被追来之秘书唤回,误以为大师反悔,谁知是此石极得大师喜爱,认为尚值加送一幅作品交换,在台湾赏石界老一辈口中引为佳话。当然大师誉满国际艺坛,所到之处争相合影,精舍之石皆其购置,并无由他人提供。张大千曾说:“游历与读书相辅相行,名山大川熟稔于心中”。胸中有丘壑、腕底生云烟,晚年眼力不佳,犹致力泼墨泼彩笔法,大开画风新局。大师一生致力艺术美学的探求值得赏石人士学习。 (台湾 黄忠胜撰稿)

左图为:小梅丘,蜡石,22*43*16CM,台北张大千纪念馆藏,石头呈棕褐色。表面略有凹凸起伏,使人有“石令人古’的意念。造型浑似“梅丘”石,体量较小,亦是画家颇为得意的藏石。





下图为:白云山岫,台湾莲花云龙石,25*150*22CM,台北张大千纪念馆藏,石头本色为白色。斑斓的褐绿色 花纹时断时续,若有若无,仿佛令人感受到云雾掩映下的山峦景象。石头的整个外形虽然欠佳,但寓含的山峦景象却极为真切,那皴折、层理、点苔无不让深谙画理的画家若有所得,若有所思。也许,他会想到了故乡青城山,撩起了浓浓的挥之不去的乡愁




苏州奇石网站     徐州金网     徐州奇石网     奇石论坛     奇石网     石文化     奇石网址大全     奇石网     泸州奇石网     搜藏通     观赏石协会网     奇石网址大全网    
 

灵璧石博物馆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25544号

地址:徐州市淮海战役纪念塔南门西侧盆景园 徐州奇石网站 邮编:221009

电话:13852086555 联系人:王经理 QQ:28691136

技术支持:徐州金网